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题: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——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举措
新华社记者姚均芳、吴雨
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,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。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发力?金融开放有何新举措?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3日举行的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。
(小标题)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
“我们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这一点很重要。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,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数据显示,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.9万亿元,创下单月历史新高;广义货币(M2)余额273.81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延续了2022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。
在易纲看来,近年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点是: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;在利率政策上,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,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,适当降低融资成本;在结构上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。
,,telegram获取群组id(www.tel8.vip)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。telegram获取群组id导出包括telegram获取群组id、telegram群组索引、Telegram群组导航、新加坡telegram群组、telegram中文群组、telegram群组(其他)、Telegram 美国 群组、telegram群组爬虫、电报群 科学上网、小飞机 怎么 加 群、tg群等内容。telegram获取群组id导出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/电报频道/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。
易纲表示,下一步,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、节奏平稳,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;另一方面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,继续对普惠小微、绿色金融、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支持。
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说:“我们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,做好分类管理、有进有退,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、持续的支持。”
他表示,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,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。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强调研,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,统筹增长和物价,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。统筹短期和长期,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,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。统筹国际与国内,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。
刘国强说,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,既着力扩大内需,大力支持实体经济,又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
(小标题)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
“要深化金融改革,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。最近这些年,金融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。”易纲表示,金融部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的措施,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。同时,推动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,受到了中外投资者的欢迎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,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坚持多边主义,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合作和治理。”易纲说。